水安全与公共卫生之间的关系

水质不仅对个人健康有深远影响,对公共卫生亦然。受污染的水和卫生条件差与社会中各种疾病的传播相联。更具体来说,水中微生物质量差可能会引发传染性寄生虫病及与水相关的疾病,甚至引起严重的疫症,例如霍乱、痢疾、甲型肝炎、伤寒和小儿麻痺症。受化学物质污染的水亦会对健康造成慢性影响。供水和卫生设施服务的缺乏、不足或不当管理会为个人带来不良健康风险。

(资料来源:世界卫生组织)

水源性疾病感染周期
(资料来源:Tebbutt, T.H.Y., 1992)

水源性疾病

饮用受污染的水可感染水源性疾病。水源性疾病是由一系列致病原引起,包括细菌、病毒、寄生虫及环境中其他可危害健康的物质。最常见经由水传播的疾病是腹泻。经由水传播的疾病当中最为人所熟悉的致病原包括沙门氏菌、志贺氏杆菌、弯曲杆菌属细菌、轮状病毒、肠病毒及贾第虫。不同种类的致病原及其数量的多少,可能会令受影响的人数有所不同,有时影响到数个人,有时甚至影响到整个社区。

你知道吗?

2010年,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,明确认可了用水和使用卫生设备的人权,并且承认干淨饮用水和卫生设施对实现所有人权来说是必不可少的。

香港的食水安全

香港是世界上可享用最安全食水的地区之一。多年来,水务署供应的食水一直完全符合世界卫生组织的《饮用水水质准则》。2017年9月,政府推出「提升香港食水安全行动计划」(「行动计划」),以多管齐下的方式进一步保障香港食水水质。行动计划包含五个部分:

食水标准及水质监测优化计划

水喉物料监管及新建水喉装置验收规定

水安全计划

食水安全规管制度

宣传及公众教育

世界卫生组织在2004年推出「安全饮用水框架」

食水水质管理系统

为保证食水的水质以保障公众健康,水务署按世界卫生组织准则制定及实施了食水水质管理系统。

世界卫生组织在2004年推出「安全饮用水框架」,「安全饮用水框架」的三个主要部件包括:

  1. 按食水健康风险评估而制订的健康目标
  2. 以风险为本和多重屏障为原则的水安全计划,协助管理水质以符合健康目标。水安全计划由三个重要元素构成,包括系统评价、监测及管理和交流。
  3. 一个独立的监督系统,通过公共卫生情况和健康结果验证水质是否符合健康目标,以及水安全计划是否正常运作。

水务署自2007年起已实施水安全计划,以保障供水水质。2017年,水务署检讨部门的水安全计划,并参考国际专家的建议及西澳洲的做法,制定了一套综合的水务署食水水质管理系统(DWQMS),以优化水安全计划。以下为DWQMS的文件架构: